随着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出来,而城市圈经济正好是二者的最佳组合。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长江三角洲城市圈、珠江三角洲城市圈、环渤海城市圈三大经济圈,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其中长江三角洲城市圈规模最大、后劲最足,正在成为世界第六大城市圈。2003年,长三角地区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2774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9.5%,长三角地区人均GDP达到3627美元。电力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长三角地区的电力供需经历过“平衡一失衡、平衡一失衡”的波动。2002年以来,日益严重的电力短缺严重地影响了长三角经济的发展,由于电力建设最少需要3年时间,电力需求的短期波动难以预测,为了应对2003年的电力短缺,政府出台了6项推动电力供应的措施,包括优先给居民用户和学校供电,增加电力投资,取消用电大户的优惠电价,限制某些高耗能产业项目的过分扩张等。政府的这些措施能减轻短缺的影响但不能避免2004年和2005年的电力短缺,另一方面,电力短缺的政治和社会压力可能造成电力投资的过度反应,从而导致大规模的电力过剩。长三角的电力负荷又有其自身的特点:电力高峰负荷增长大,峰谷差大,电力需求弹性系数高,高峰时段供电能力和调峰能力不足。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第三产业的用电量和耗电比重逐年上升,导致电力峰谷差出现进一步增大趋势。因此,开展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的互动关系研究,尤其是深入分析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电力供需的周期性波动和电力需求结构的变动趋势,不仅具有理论上的开拓意义,而且正确认识和把握电力需求发展的周期波动规律,有助于从整体上确保目前仍处于供需紧张局面的电力产业,实现长期、持续、稳定和健康的发展,避免因出现大起大落的发展路径而危害电力行业及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有助于指导参与电力系统运行的各方,顺应周期波动而选择相应策略。本项目研究对我国环渤海湾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和其他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力需求的相互关系研究具有借鉴作用,研究成果在这些都市圈和城市群具有广泛推广价值。
复旦大学
宁钟;陈兆庆;杨宗麟;王宇;马则良;张建平;王志强;姜凯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