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动、暴力、谣言、淫秽等不良信息借助互联网肆意传播,严重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民众健康上网,而对不良信息中诸如“7.5事件”、“4.16”上海抗日大游行等重大热点敏感内容的及时发现和有效抑制是当前中国互联网监管面临的一个重大技术挑战。项目组以互联网不良信息尤其是热点敏感内容的全网精细化实时管控为目标,从内容及时发现和全网实时管控两个方面入手,攻克了多点联动、多媒体数据语义鸿沟、40Gbps线速匹配等三类七项重大技术难题,研制互聪网高速内容管控系统并应用推广。自2004年以来取得创新性成果如下:通过直路(或称串接)内容检测管控与旁路(或称并接)内容挖掘相结合,创立并实现了“一点发现、全网联动”的互联网高速内容管控体系结构,研制了以直路内容实时检测与管控、旁路内容挖掘和中心联合分析为核心的互联网高速内容管控系统。自2009年起在上海、辽宁等六个省市的骨干互联网上部署和推广,对多链路、多节点同时传播的热点敏感内容进行实时联动管控,使得对重大热点敏感事件的响应时间由天级减小到小时级。提出并建立了面向互联网的海量多媒体数据深度内容挖掘算法,解决了互联网上热点敏感异常内容的快速发现问题。以该成果为核心的旁路内容挖掘子系统实现了热点敏感图像和视频内容的快速发现,图片检测速度达到10亿张/秒,拷贝检测精度太于85%。整体处理速度与检测精度,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提出并实现了一整套针对40Gbps链路速率的关键词匹配算法,构建并实现了软硬件循环迭代迁移技术。项目组在国际上率先成功研制互联网40Gbps直路内容实时检测与管控设备,处理能力达到了国内外同类管控设备的领先水平,并于2009年以串接方式成功连入国家网络与业务试验床的40Gbps POS链路,在国内首次实施了40Gbps POS链路内容管控的示范应用。该项目通过了国家教育部专家组的技术成果鉴定,结果表明系统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系统先后通过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公安部信息安全产品检测中心和上海市计算机软件评测重点实验室三个国家权威机构的全面测试。查新和同行广泛咨询表明,系统在内容管控体系结构、40Gbps直路内容实时检测与管控、热点敏感内容的快速深度挖掘等方面均具有重要创新,填补了中国互聪网内容管控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项目在IEEE Transactions、Neural Networks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77篇。被SCI/EI收录119篇,被他人引用214次。20篇代表性论文中被他人(无任一作者相同)引用30次。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项,其中已获授权8项,获得较件著作权5项。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军队、公安、通信管理、企业、学校等部门和单位,在运营商近20个网络节点上部署。系统在中国电信组织的由14家竞标单位参加的不良信息过滤技术评测中排名第一。2009年到2011年累计新增产值2.28亿元。
复旦大学
李玉峰;冯瑞;张建辉;伊鹏;程东年;王保进;唐勇;邱锡鹏;张奇;黄万伟;马海龙;张风雨;姜鲲鹏;陈曙晖;刘宗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