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课题来源于上海市教委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为030K06。该项目主要应用在城镇配电网规划领域,针对城镇配电网的具体特点,考虑现场具体实际情况与要求,灵活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统计类比分析技术、灰色理论及各种优化算法并结合现场具体技术原则和设计施工原则,对配电网进行柔性规划。项目首先提出配电网柔性规划理念,使配网规划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柔性”具体体现在:配电网规划与城建近、远景规划相适应;配电网规划与配电网现状相适应;配电网规划与规划区负荷发展变化相适应;配电网规划与效益管理、节约环保相适应。项目创新提出城镇配电网分类规划方法,根据规划区的功能特点将城镇规划区细分为综合功能区、经济开发区、新兴聚居区三类,并提出各类配网规划流程图。此分类规划流程图可以使规划方案更好地满足相应功能规划区发展的供电要求及更好地指导相应功能规划区配电网的分步实施。项目研究总结出面向工程应用的具体配电网柔性规划技术,具体为:1、提出逆向柔性规划思想及技术,即先远景后近期的规划方案。2、采用模糊最大贴近度理论,建立求取负荷密度指标的模型,并创建精细化的分行业、分产业多级负荷密度指标体系,得到了与实际情况较为吻合的功能区负荷预测数值。3、根据规划方案,兼顾周边地区配电网发展,遵循电力行业电缆排管规范,并采用同向异径敷设理念(提高可靠性)进行电缆排管规划,为城建管线规划提供技术依据,避免了排管的盲目性,保证了配电网合理有序建设。4、提出负荷预测的多级同时率模型,使变、配电站设置的容量和数量以及各级配电网络的规模与相应供电负荷更加匹配。5、创立中压配网转供接线模式实现满足N-1条件的经济容载比的变电站选址定容。本规划技术成果已经成功应用于上海市及江、浙地区的各类城镇配网规划中,获得用户好评,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该项目尚未获奖。
上海电力学院
符杨;胡荣;喻伟军;罗萍萍;朱兰;沈勇;李东东;江玉蓉;张永健;高亮
